远去的乡村符号系列: 草垛

分类: 英国365bet体育在线 📅 2025-08-04 10:35:22 👤 admin 👁️ 8192 ❤️ 16
远去的乡村符号系列: 草垛

收玉米的季节,有时我也会跟随父母来到庄稼地,先将玉米秸杆捆扎成捆,一列列码在空旷的田野里,玉米秸秆晾晒干后,再用独轮车将玉米秸秆推回家堆放好。打草垛在农村可是个把式活,看似简单实则颇有讲究的技术活。没有堆好的草垛,经过雨雪天气后,会从内部沤烂,拽出来的柴草也是湿的,逢着太阳好的天气,晒晒,才能继续烧。所以玉米秸秆运回家中,通常都是沿着一面院墙齐整地码放,一层一层的交错压着,用脚不停地踩踏,这样不停地摊放、踩踏,便越堆越高,封顶时要做成屋脊似的上盖,以便雨水外泄,母亲会递上防水的塑料膜让父亲把草垛顶封好再用泥巴压顶,然后父亲从草垛顶上滑下来。这样的草垛不怕风吹雨淋,结实耐用,终年保持草质如新。

冬日的阳光下,顽皮的小伙伴们经常三五成群以草垛为碉堡、据点,或捉迷藏或打游击战。玩累了,便会在草垛上扒开一个小洞,钻进去,懒懒地闭上眼睛,小憩一会。有时会一觉睡过头,直到夕阳西下,听到大人着急的呼喊声,才猛然的醒来,掀开遮盖的秸草,大叫,我在这里······草垛与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一起,定格在黄昏的底片上,如今成为珍藏在记忆深处的如诗画卷。

儿时家乡的月亮特别的亮,夜晚皎洁的月光洒落在门前的打谷场上,显得冷冷清清。家里那条大黑狗忽左忽右的跑在前面带着邻居家的小花狗,一会钻进草垛里,一会又出现在草垛上,还时不时回头看看我,又忽的跳下来,抬起前腿趴在我脚上,像撒娇的孩子。村庄在寒冷的冬天,因为有了草垛而显得丰富和生动了许多。冬夜的农家,很少有人出门,及早钻进了被窝,那时连电都没有更别说电视了。

那时候,在村子里,家家的院墙外都有几堆高高的草垛,农家的生活离不开它呀!做饭前,从麦秸垛上扯下一把麦秸,当作“引火芯子”扔进灶膛,村子里家家户户做饭时间都差不多,有一家冒烟紧跟着就炊烟四起,不一会儿,空气中就弥漫出饭菜的香味来。

记得小时候,到了春天,父亲从街上买回来小鸡雏们,母亲都会在笆斗里放一些麦草进行保暖。小母鸡长大了,快要坐窝生蛋时候。母亲从麦秸垛上扯下一大把干燥而温暖的麦秸,仔细地铺进鸡窝里。鸡窝里就能每天捡到两三枚浑圆可爱的鸡蛋。冬天来了,要下雪了,母亲会给猪窝里也要铺上一层厚厚的温暖的麦秸,猪便高兴得转着圈儿地撒欢儿,寒冷的夜里,它就能暖暖地做梦。

院墙上的泥皮脱落了,父亲就从麦秸垛上扯下一抱麦秸,加上黄土和水和成稀溜溜儿的麦秸泥,把院墙抹一抹,那里就又光洁如新了,休整一次能管一年多;七十年代初期,农村盖房子,都是用麦秸对泥土进行和。盖房子的大人们很有耐心地在麦秸泥上来回地踩啊踩地,有的是人踩,有的用牛踩,直到将那麦秸泥踩得结实而又坚韧,然后开始垒墙。盖房子房顶都是麦草或稻草······。

草垛是乡村的象征,乡村离不开它们。草垛中的柴草变成灶膛中的炊烟,一早一晚,笼罩在村庄上空,草垛就成了一些模糊的影像,具有鸡鸣狗吠实体的质感,矗立在乡村人甜蜜的心坎上,象征着富裕、兴旺和日子红火。此时你若选一高处远远地望去,一座座的草垛,矗立在村庄蔚蓝的天空下,颇为壮观。正因为有了麦垛,才有了乡村日子的平和、充实与满足,才有了家乡父老一日三餐的芬芳和相濡以沫、生生相依的家园,才使农家院落的缕缕炊烟,把乡村生活熏染成一道永恒的风景,也许这些麦垛才是乡村生活的真正意义和追求所在。

如今的乡村已经用上了沼气,煤气、天燃气,田野里的庄稼秸秆有的粉碎、有的直接弃置沟渠,视草如宝捡柴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;作为乡村百姓家庭最重要的燃料,取暖做饭无一不用的草垛,逐渐退出了乡村历史舞台,可我对草垛这份记忆始终没有远去。坦白说,对于草垛我是无法割舍的,童年的记忆本已远去,然而在我心底总有些难忘的痕迹,草垛留给我的记忆太多太多。

乔加林,男,70后,出生于江苏泗洪;1989年3月入伍,2001年部队转业回到泗洪;系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;江苏省泗洪县作家协会理事;供职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。爱好写作,作品散见于《人民前线》、《基层生活》、《宿迁晚报》、《宿迁日报》、《江苏交通报》、《江苏城市客运》、《大湖徐风》、《分金文学》、《中国道路运输》、《党的生活》、《中国交通报》、《劳动时报》、《重庆农民文化报》、《乡情》、《城头山文学》、《长淮》、《芙蓉国文汇》、《淇水文艺》、《中华日报》、《千岛日报》、《宿豫文艺》、《中华时报》等报刊杂志上。出版散文集《岁月沉香》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文章